close
DSC02808-400.jpg


       上週末是清明之連假,許多部落格寫手阿泰媽德朵夫人寫起關於清明吃潤餅的文章,回想起清明節時,客家人掛紙有什麼是應景食物,應景食物好像不是潤餅,它不會出現在客家掛紙的必備食材裡頭,客家人似乎沒有在清明時節吃潤餅,除了祭祀用的三牲之外還要準備紅粄仔,紅粄仔才是掛紙必備的米食。

對我來說,紅粄仔充滿著許多有趣的回憶,以前外婆還在時,每次掛紙的前一天就會邀我們一起回去作粄仔,由於媽媽的兄弟姊妹眾多,加上各家的小朋友圍著圓桌,共下作粄仔。每一個步驟的順序就圍著圓桌順下去,就像是小型的家庭代工生產線,變成了作粄仔生產線,媽媽、阿姨、舅媽負責用粄皮分成適當的大小以及把芝麻紅豆餡包進去白色粄皮內,變成長橢圓狀,我們這些小朋友則是負責作紅粄仔上頭的那一條粉紅色粄線,爸爸跟舅舅把粉紅線放置在橢圓狀,並交由大舅舅印模,把印成完整的紅粄仔,由大舅媽負責放在正方形的香蕉葉,並排在圓形大蒸籠中,外婆則負責準備放到在傳統磚砌燒材的灶頭蒸煮,還要一邊增添材火,留意控制火候,一邊還要看粄仔蒸煮的狀況,整個好不忙碌,大家一邊作一邊講笑,每一年都會期待要去外婆家作粄仔,直到外婆過世之後,各兄弟分家之後,大夥團聚的機會就變的少之又少,共下作粄仔的情景就沒了。

        雖然許多傳統的慣習,對於現在繁忙的工商社會來說,顯得很麻煩,但由於當時外婆堅持自家作粄仔的工作,才能讓我們這些後代有機會跟大人們一起作粄仔,留下作粄仔的懷念,永遠都會記得剛蒸好的紅粄仔味道,那是外面買不到的滋味,無形的文化資產,除了透過維護過程與儀式之外,而那一份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否能夠持續著呢?

 

註:
客語對照區

1.      掛紙:掃墓

2.      作粄仔,製作各式各樣的米食點心,這邊意指製作紅龜粿

3.      紅粄仔:紅龜粿

4.      講笑:談天說笑

5.      共下:一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amily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