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言:
       最近將有一系列,新聞台【四季絮語】的回顧文章與心情記事,好像人到了某一個年紀就會開始尋找以前的紀錄。由於太久沒進去新聞台更新,所以版主就變成了pchome,我再也進不去,甚至網址都沒了,還好在泰迪熊我的最愛的連結中找到我的舊部落,趕緊把文章做彙整,以便於紀錄。
       這篇文章是2004年專訪啟尚哥與文錦的文章,一直放在新聞台,直到今天整理hotmail的信箱,看見許多交工團的朋友對於這篇文章熱情的回應,讓當時剛踏入社會工作的我,有了莫大的鼓勵,有鑑於此,把這篇文章放在我的花園裡面,讓大家可以欣賞唷!
---------------------------------------------------------------------------------------------

【鄉村記實】有機稻米--回鄉第一步--專訪有機米生產者
2004-07-11 12:39:28



回到熟悉的土地
       在六月的某個近中午時段,同啟尚哥來到手巾寮,從人車來往頻繁的省道彎進小巷弄中,裡頭還有夥房、菸樓以及住著不少的居民,一會兒就抵達文錦家,是個相當完整的傳統夥房,有棵約一百年歷史的芒果樹,樹下還有幾隻小雞悠閒緩慢地走著,剛好文錦種植甘薯的學長開著貨車離開,我們開始今天的談聊。
     有一次,文錦穿著雨鞋忙著整理農田事物時,有人問他「你是不是穿錯鞋子了,不是應該穿皮鞋在辦公室工作的嗎?」這是文錦回來鄉下之後的形象。今年約30歲,頂著平頭,戴著一副眼鏡,瘦高的身材,斯文的外型,由於身體情況一直沒有獲得改善,加上長期吹冷氣坐辦公室,使得他決定返鄉務農。由於他原本對於園藝、農業就很有興趣,深信每個人都有適合的位置,他以行動證明「我想務農」,但不是為了自己,也不是為了金錢,只是為了生活。剛開始回來,不僅家裡不支持,也要面對外界質疑的聲音與眼光,但他告訴自己要有慈悲心,去包容他人。於是他信念堅定地回到故鄉來。
     啟尚哥,約47歲,黝黑的膚色,頂著短短的頭髮,每次看到他臉上泛著緬腆的笑容跟我們打招呼,每每在辦活動籌備期間,熱情不減地跟著年輕人一起在豔陽下協助搬運貨物,他從都市回到鄉村,開始思考在農村可以做什麼?去年開始有一年多的時間,他擔任非正式的綠色天使,頂著風雨和驕陽,騎著機車在大街小巷送信,但制式的工作卻讓他有一些體悟,深覺那樣的工作並不適合他,於是決定回到土地上重新出發,在土地上繼續耕耘原來的夢想。他說,「雖然務農的收入比較少,但在時間上卻可以自由地調配、安排,做農並不需要一年到頭拼命地工作,可趁著農閒時期,到外面觀摩、吸取他人的經驗,增加自我知識。農業是一項生命週期很長的職業,並不會因為年齡而受到太大限制,值得自己做長期的人生規劃。再加上我本身就喜歡新奇的事物,在從事農作之時,可以看見自己所種植的作物每天有著不同的生長變化,呈現著獨特生命力,同時期許自己也有的無限生命力。做農不是單單種植作物而已,藉由土地,我也和親朋好友維繫著良好的情感。」

我們來種有機米
     啟尚哥在去年開始接觸、認識有機米,先閱讀了相關的書籍,在旗美社大上課之後,認識了徐華盛老師,接著他先嘗試種植有機糯米,對於有機農法才開始有更多的瞭解。他指出,在有機的觀念之中,大部分的人都是以消費者的角度去設想使用有機產品的好處,很少人注意到有機農法對生產著的影響,而從事有機農法真正受益的其實是生產著,也就是農夫。
      而文錦最早也是從報章雜誌、電視媒體得知有機的資訊,早在三、四年前就已經開始實際試驗有機農法。去年十二月的冬天,他開始種植有機的茭白筍,當時他準備要申請認證,剛好有關單位正針對有機的認證修改相關的條例,於是延到今年三月才提出申請。
     文錦對於有機農業的想法,也從身邊的朋友慢慢擴散出去,藉由旗美社大和美濃愛鄉協進會的工作人員引介,兩位有志於有機農業的人相識了,開始討論合作的想法與計畫。文錦家族裡有塊田地已休耕四年以上,正適合用來實施有機農法。啟尚哥提到,老一輩農民耕作,在開始種植任何作物之前,第一次通常都會先種植稻米,將農田好好重新整地、翻土一番,倆人於是就決議先來和種有機水稻。由於當時大部分的農田都已經插秧,秧苗也都賣完,只好尋求農業改良場的朋友,結果只有剩下台農71號(即益全香米)的秧苗,剛好是早熟種,只需要一百天就可以收成。於是就開始育苗、施肥、整地,由於農地已荒蕪多年,田地裡有多處的老鼠洞,使得插秧機在插秧之時,猶如在大海中飄盪。社大的徐老師是他們的指導老師,三、五天就到田裡幫忙巡視、照顧。他們除了忙著照顧作物,也利用時間到社區大學有機蔬果班上課,在實際的種植之外,也不斷地追求新的農業知識。在田間,他們畜養鴨子協助解決除草的問題,不同於慣行農法的稻田,許多鳥類來此築巢,如紅冠水雞,青蛙、蜻蜓也變多了,彷彿小時候農田裡的動物與昆蟲都回來了。有機農法可以維護土壤,且達到生態平衡;早在「綠色革命」之後,大量使用化肥、化學農藥、單一作物種植,已使土壤變質,無法產出健康的作物,遑論還要供給人類有益的生活糧食。在他們種植有機稻米時,發現已有部分農民意識到長期使用化肥對於人體的害處,也開始使用有機肥料;文錦說,有機農法相當值得推廣,只要在慣行的稻作,少用農藥與化肥,就逐漸向有機的想法與觀念靠近了。

農業,可以怎麼再出發
     對於農業,他們心裡都有個願景,而他們正在架構藍圖,也想邀集對於農業有興趣的年輕人,共同並肩作戰。啟尚哥認為,「美濃的土地分割的太細,如果發展休閒農業,不能仿效外頭的大型休閒農場,發展觀光休閒農業;應該考慮的是配合美濃客家獨特文化與生活方式,讓遊客在假日時回到鄉下來,當我們的朋友,走在農田的田埂時,田埂是可以讓兩人相會的寬度,種些美麗花草,像是來到花園裡,購買他們想要吃的農作物,不是以認證的標章證明的有機作物,而是由我們的自然的土地證明,採取產地現買的方式,將有機作物推廣出去。」文錦認為,「如果從國家整體經濟來評估,農業與工業應該是需要並行發展的,並不能犧牲任何一方。就一個農業地區來看,我們可以先將當地的農業人口統計出來,以及農業產值計算出來,再來衡量我們該如何來發展農業。」文錦也提到,「目前的農業轉型發展為有機農業園區、休閒農業,是走精緻化路線,品質提升。我希望需要有機作物的消費者可以到產地直接購買,並從事休閒的遊憩活動,建立與顧客的夥伴關係,這樣子的關係是建構在技術層面、生產者的誠信,而且是有良心的作為之上。而美濃或許可以發展成為有機農業區,區域中不是全面的單一作物,也不被外來的大型財團壟斷,裡頭有著種植各種不同作物的小農,並搭配著其他的產業所發展起來的有機農業區。」

請支持回鄉的小孩
      在他們回鄉的過程之中,遇到了許多波折,他們也提到其實回鄉並不困難,希望家裡的親人、身邊的朋友能夠包容、接納回鄉以及務農的青年,也希望年輕的農友能勇敢地站出來,不要覺得務農不好意思,長輩們還是會樂意地給予協助與幫忙,尤其是需要不斷地學習充實自我,並累積經驗。在社區大學的觀摩課程之中,刺激他們對於農業的發想,一而再,再而三思索,激勵他們找到新的出路。這樣子的夢想,就在自己的手中,持續發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amily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