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0045-1300.jpg

「做鞋子是一項手藝與功夫」

說起位於美濃舊橋旁的長城皮鞋店,對於美濃當地的居民而言,說到要買鞋,應該都會想到長城鞋店。各種鞋款,不管是拖鞋、布鞋、皮鞋、女鞋、童鞋、雨鞋等,應有盡有,走進店裡,多種花色的鞋款,都得讓你認真的瀏覽每一雙鞋,才能找到自己屬意的鞋款。經過鞋店,都會忍不住多看一眼,擺放店前的一台黑色的彌信(針車),讓人好奇那是什麼機器阿?做什麼用的呢?

那一台黑色的彌信就是用來修鞋子用的,是車縫鞋子的針車,配合手工縫製,一、二下就可以把輕微受損的鞋子修補好,又可以再穿上它。邱老闆真正的手藝是製做手工男鞋,聊起他年輕時三年四個月的學徒生活,可說是辛苦的歲月。民國四十七年,當時美濃僅有一家鞋店,是一位來自岡山的福佬人,住在美濃上庄,邱老闆退伍之後,即向這一位師傅拜師學藝,前兩年的時間,在師傅家幫忙大小事,煮飯、劈材、掃地等,師傅要你做什麼都要做,第三年開始,師傅才開始教授做鞋的技巧,慢慢接觸製鞋的技術面,等到三年四個月結束之後,才算是真正的出師,才領到人生的第一份薪水。

當年經濟生活不富裕的農業社會,一般的老百姓大部分習慣打赤腳做事,可以接觸到的鞋子,最為普遍就是脫鞋與木屐,如果有人出外穿著脫鞋或是木屐,則表示那個人有可能身體不好或者無法從事農務工作。能夠穿皮鞋的人,以公務人員與老師為主,多半是固定有領月積(薪水)的人,可以穿著皮鞋去上班,因捨不得穿皮鞋,回家後就馬上脫下來;代表著當時不同社羣穿鞋代表著不同的象徵意義。民國五十二年,邱老闆有了第一家鞋店,還另請一位負責製作鞋面的師傅,而邱老闆負責鞋底的製作,主要以製作男鞋為主。在結婚的習俗中,訂婚時女方需要做一雙「女婿鞋」,送給未來的女婿,做鞋的邱老闆會協同手錶業者與西裝師傅,到即將訂婚的人家,向男方量腳訂做男鞋,只要聽到有人要過訂(訂婚)就馬上到家服務。手工鞋的年代,必須走出鞋店找客戶,將客戶的資料帶回店裡,製作皮鞋,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交給客人,如果鞋子在時間內未完成,店裡會提供皮鞋先借給客人穿,提供應急之需。

有一段時間老闆娘自己照顧小孩之外,還會騎著機車到屏東批發鞋子回來美濃販賣,先生負責製作手工男鞋,在鞋店前,像是擺地攤賣各式鞋子,大約民國六十五年,陸續出現鞋廠,直到鞋廠的業務員來跟推銷布鞋、皮鞋之後,她才結束這一段擺地攤賣鞋的工作。民國七十年之後,長城鞋店也就停止製作手工的男鞋,改由向工廠批發各式成品在店裡販售,結束長城鞋店手工鞋的年代。由於美濃離主要的鞋廠很遠,所以除了一個鞋店的店面之外,還需要一個很大的倉庫來存放各類大大小小的鞋貨,才能供應民眾所需要的款式與尺寸。

現在的鞋子都是由工廠一貫作業製作而成,結束製作手工鞋,邱老闆表示對於他們做鞋的人而言,輕鬆多了,不用花這麼多的時間製作,隨著工廠的林立,鞋類的花樣與款式也越來越多,並且因應貨品展示與存放,也擴大店鋪的空間,雖然工廠製作鞋子可以節省時間、並且生產效率變快,反而信用沒那麼好,機器製作的皮鞋不如手工縫製來的耐久適穿,這樣的信用是反映在老闆對於手工製作的堅持,一雙手工皮鞋承載著師傅的耐心、技藝,做出屬於一雙適合你的鞋,讓你長時間擁有著它,如果有任何問題,還可以帶回來請師傅幫你縫補,相對於現在講求快速、效率,任何事物淘汰率高的社會而言,手工品卻讓我們可以感受到師傅(生產者)對於自己所製作物品的品質保證,建立在你我之間的互信互重,就像是看見彼此的真意,再看一眼,製鞋的彌信(針車)機器,它完成許多人足下的時光,一種身份的象徵、一種好穿舒服的感覺、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信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amily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