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感謝好友豆腐魚的邀稿,從去年寫到現在的關於農業農村的文章,
這是他和幾個好友所創辦的網路雜誌論壇,在實現他們與長輩的
理想,雖不能馬上辦雜誌(紙本),就先從網路社群開始辦雜誌,
豆腐魚小姐在我去年找工作的那一個月,找我一起聊了關於農業
農產的現況,以及未來可以做的事情。
     一群熱血的青年們,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一些事情,相信與堅持,
是我在豆腐魚小姐身上看到的。希望未來有很多合作的機會,一起為
社會努力。

請大家努力點選  嗷網路雜誌  http://www.au-mag.org.tw/  
---------------------------------------------------------------------------


農村的出路—美濃啟尚哥的故事
作者 / Eamily   

     在美濃的連外道路上的電線桿上,掛著許多售地的看板,讓倚靠農業而生的農村,為什麼農地不被農村需要了?那如果農村沒有了農地而從事農業,那支撐農村的主要經濟又是為何?這樣的問題,總是在心裡不斷的盤旋,卻始終沒有一個好的答案來說服我。希望農村發展,說什麼也不願意,看見一畝畝的農地變成一棟棟豪宅別墅,是不是還有其他農業發展來為農村帶來希望? 
     美濃確實還有許多人在務農,只是務農的方式不像是以前傳統式的務農型態,地方上的農民也在積極的開創新的務農型態。美濃農業的轉變,從農村的地景就可以窺看一、二,隨著每塊農地的區域、水文、土壤、人民所具備的知識不同,以及自由市場競爭,農民需要不斷求新求變,使得近幾年來的農作物變化越來越快速,而當地耕種的農民看著農地說著:「時代在變,我們也得往前進。」

在美濃有部分農民每個季節跟著市場,挑戰許多新的經濟作物的種植,也有些是具有理念型的農民選擇有機作物種植,讓美濃地區出現多種型態的種植樣貌,而啟尚哥就是屬於有機種植的農民之一。啟尚哥從2002開始接觸有機農業,從繁華的大都市回到鄉下拿起鋤頭學習務農的工作,在鄉下人的觀念中,從都市回來農村,大部分是在都市裡頭掙不到錢、工作不順遂才要回到鄉下來,可是對啟尚哥而言,回到美濃務農是在實現他心裡的一個夢想,直到現在他到各地去分享他務農的經驗與故事,即使附近鄰居耳聞啟尚哥的務農理念與累積的小成就,但在父母親的眼裡,「他都還要人家教勒!」他與上一代的長輩的務農觀念差距很大,啟尚哥還是堅持自己的方式從事有機的工作,要改變兩代人的務農觀念與文化,需要一段很漫長溝通的過渡時期。

     農業的轉變與改變卻是存在於目前有機農業所面臨的問題當中,水稻在有機農業中,算是比較好栽培的農作物,就以有機水稻來說,要呈現水稻的差別性,就在稻穀碾製後的稻米,稻米的特性是易儲存、較無短時間內馬上銷售的壓力,目前的市場競爭很激烈,農產的特色就代表著你的價格,市場即呈現價格差異,標價從一公斤50、60元到300元都可以看見,基本有機米的成本價一公斤約70元左右,包括種植中的許多步驟的代工費以及肥料費用,看似有機農業真的可以在市場價格中獲得較高的利潤與收入,而如何讓自己的農產品有特色,是全部從事有機農業的農民所必須面臨的問題,對於啟尚哥而言,認為這是一個機會與挑戰。

3

     種植水機水稻,中間有許多工作,像是翻土、育苗、插秧、收割、烘穀、都已經可以請人家來代工,不需完全都要自己作,從稻穀變成稻米,是一種加工碾製的過程,許多從事有機稻作的農民大部分都是小面積種植,相對於早期政府倡導的大面積種植及粗放農業不適合用於有機稻作的農業型態,現代許多的農業機械都是因應大面積種植的農業型態所製成,不太適用於小面積農業種植,對於許多有機農戶而言,其部分成本都花在固定支出的「代工費用」;啟尚哥表示,現代許多的有機農民都買不到小型的農耕設備,也沒有辦法支付大型、高額的大型農機設備,只好繼續依賴著代工制的農耕型態,也使得農民的農耕技術以及農業知識從「完全農民」逐漸變成「不完全農民」。就以種稻為例,進一步解釋,以前的農民從育苗到烘穀、脫穀都可以一手包辦,現代的農民可能是負責某些工作,是為水稻「管理者」,農民可以掌握的過程變的很少,在社會化專業分工之下,許多田間的工作都有專門的代工分別取代。另一方面,機械化的進步,也使得農民在許多農務工作上,所具備的農業知識與技術在移轉甚至改變,而啟尚哥的觀察,讓我們重新思考現代農民存在的條件與未來的發展,而目前的環境與條件讓現為農民大夥兒都得視大環境的狀況,調整自己的步伐與生產型態。

     近幾年因為石油調漲,使得許多代工費用也跟著調漲,加上這幾年氣候變遷,使得農民企盼的「好年冬」都不復見,間接影響到農作物減產,所以現在不管種什麼作物,農民都苦喊著都賺不到錢。面對這樣的農業時代,啟尚哥認為,小農應該團結起來,將有機種植小面積的農地「聯合」起來,如果小農可以聯合起來,可以減低許多有機種植的所需要的費用,就目前來說,許多小農是採取各自經營管理的型態,銷售的管道較為多元化。由於目前市場有機農產越來越多,要如何讓自己的農產有特色及顧客群,也是目前有機農民需要去經營的部分,以啟尚哥為例,他的銷售通路就包括:網站部落格行銷、參與農民市集擺攤、店鋪寄賣…等等,不同以往傳統農民集中在果菜市場大量賣給行口與菜販,採取自產自銷方式的農民,就得自己擔負起儲存、包裝、寄送等工作,在採收時期就得開始聯絡、告知顧客,可以開始訂購新鮮的農產;啟尚哥還會請學生朋友代為po作物栽的圖文在部落格上面,讓他的顧客可以定時上去看看,增加顧客群的參與度。在建立顧客關係方面,他認為經營顧客「除了賣還要送」,有時農產量多的時候,就會寄些農產給顧客們吃,一方面建立主顧的關係,一方面可以減低農作物儲放的時間,讓許多顧客感到窩心。

     農業產銷是目前生產者急需面對的現況之外,而農地快速的釋出卻是農村目前面對非常嚴重的問題。啟尚哥對於目前各地農村農地釋出的狀況,憂心忡忡的道出:「農地如果作為非農業的用途,會使得農地加速零碎化,一般而言,許多人買了農地並非作為農業耕地,大部分是買來蓋房子或作為投資使用,一旦作為非農業的利用,會影響其他鄰近農地的運作。」大部分的農民如果要擴張自己的耕種面積與農場規模,大多數的農民都是用「租」農地方式居多,由於農業產值的價值比較低,要農民去買一塊農地其負擔過重,無法去承擔其經濟壓力,大部分的農民不會因為保值或投資來「買」農地。對於一般的民眾而言,吸引許多人選擇農村的環境,是那別於都市的擁擠與壓迫感,喜愛農村的寬闊、空氣清新、安靜、舒適…等,看似農村的土地仍有許多可以建造的空間,一旦我們選擇農地的10%空間使用,我們的建屋在農地上改變的樣貌不只有10%而已,甚至影響的範圍更多。

     無論是將農地作為工業用地或是建築之建地,加上人們的作為之後,會排出工業廢水或是家用廢水,而周遭近鄰農地的灌溉用水必定會受到影響,再來其農地所耕種的糧食就會受到污染,有損於人們的健康。再者,具有各地色彩的農產品與作物,需要陽光、水、土壤的農作物,一旦失去當地的水與土壤,其農作物就會失去自己的面貌與味道,農村廣闊的田園景觀會被一棟棟的建築遮蓋掉視野所及的風光,固守農地的保留,是認真對待農村環境的態度。如果失去農地,我們擁有什麼樣的食物呢?政府大規模開放農地的條件之下,我們得到了什麼?我們失去了什麼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amily103 的頭像
    eamily103

    泰迪 愛蜜莉及晴晴的家

    eamily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