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期林老師指定我去旁聽大學部的文化行銷的課程,每星期四早上八點的課,他希望文化行銷可以幫助我對於農業經濟的文化分析,有多一點的不同的觀點,除了跟大學部的學弟、妹一起閱讀了幾本書之外;另一個重點,他可能也在測試我的學習態度,是否可以一大早起床準時上課,雖然這是一件艱鉅的任務,但是早起對我來說不是件難事,如果前一天太晚睡的話,就會看見我帶著熊貓眼去上課,對於我來說,既然答應老師要去旁聽就得去實行,整個學期下來,只有一次缺課(那天是在趕八點去郵局寄送手冊初稿),其餘都準時上課。
由於此堂課學生之作業皆以分組報告,剛好班上有一位聽障生,自己一個人一組,老師鑑於他的每星期作業不甚理想,所以跟他討論之後,請他找研究生作為討論報告的伙伴,老師希望我可以在課餘時間協助輔導學弟的作業與報告,而學弟也很積極,隨即跟我約定時間討論每週報告。
第一次閱讀學弟的作業,就報告內文的問題意識、結構、想法先不看,文章本身內文不通順,難以理解他想要表達的意思。首先,在討論的過程中,我的音量要大、速度要放慢、嘴型要清楚,他才可以聽見我的聲音,在討論的過程中不乏需要重複幾次剛剛我所說的內容,否則他不懂我在說什麼。
就以他的文章內文通順與錯字訂正為主要修改的部分,對於問題的發想就在每星期的討論中,慢慢的修正與指導。後來,跟一位從事特教的小學老師,聊到學弟的狀況時,聽障生在書寫的能力上與文字表達上就比較困難,也得視學生的程度來判斷,再給予引導。而我剛開始忽略了他本身的困難點,一開始給了較高標準,而他卻在第二次的作業中,有了很大的轉變與進步,他也會試著去檢視自己的句子是否通順?並且讓其他閱讀者可以瞭解他想要表達的意思。他也花了很多時間寫作業,他表示,他不像一般生可以行雲流水,而且又有同學可以輪流寫,我選擇激將法的逆向回覆,「如果覺得很累,就不要寫這麼多阿!」基於他不服輸的個性,他就會說:「我不要讓別人看不起我。」他還是會拿著自己的作業再回去作二次修改,每次的激勵與修改,他的作業進步很多,從C拿到A﹣,林阿熙老師還公開在課堂上誇獎他當週報告寫的很好,身為教學助理的我還是挺開心的。
對於學弟而言,學姐是一個很頭痛的角色,每個禮拜都挑他作業的毛病,要他改這改那的,不過由於他認真的態度,也在作業與報告中收穫良多。對於教學助理的我而言,從陪伴學習,相對我也在作反思學習,我指出學弟的缺點時,我在自己的作業與報告中,似乎自己也有相同的缺點,在跟別人討論修正的同時,我也在修正自己的缺點,增進自己的觀點,特別在文章的結構上,會特別注意段落與段落之間的結構與連結性,對我來說,這樣的課堂學習以及課後教學,也收益良多。
最後一次的討論,我問學弟說:「你是否有瞭解每次給你的觀點與建議,你有去想過為什麼學姐要這樣想與構思嗎?」他摸著頭想不透,我到底要問他什麼?在我多次的解釋之後,他理解了,但我很後悔最後一堂課才提醒他,他要去建構自己的想法與論點,或許接下來的課堂學習,他可以慢慢去領悟與實作。很感謝林阿熙老師與學弟給我再學習的機會,這不就是生活的方式,不斷的反思與學習。